找到相关内容473篇,用时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王族护法频婆娑罗王

     恭敬供养  王除了恭敬供养佛陀以外,对诸比丘比丘尼也一样恭敬供养。  据《五分律》十七记载,王曾下令,如果国内有毁辱比丘比丘尼的人,当判重罪。有一次摩揭陀国瘟疫流行,患者全身生恶疮,当时唯有耆婆能...只好在对岸向佛合掌遥礼。  念佛命终  据《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》十七的记述,太子阿阇世与提婆达多共谋篡夺王位。而频婆娑罗王对太子是满腔仁慈,先要城镇给城镇,再要国民给国民,后要国库给国库,...

    恒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1939824.html
  • 天台宗——隋代佛家兩宗學說略述之二

    所傳的般若諸論思想,但它追溯傳承,並不說出於羅什系統,而以為上承龍樹,經過北齊慧文、慧思兩代講究禪定的禪師,才有了結構成為一派。慧文現無詳細傳記可考,道宣的「續高僧傳」十七僅在慧思傳裏附了寥寥幾句,...以上參照道宣「續高僧傳」十七、智顗傳)。他的門人得其眞傳的有灌頂(五六一——六三二),智顗的大部著述都是由他筆記的。以後的傳承是法華智威(——六八一)、天宮慧威(六三四——七一三)、左溪玄朗(六七三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94440001.html
  • 论叶适与佛教的关系

    往来   自少年时代起,叶适便一直与佛教界有着密切的交往。十四岁时,叶适就曾拜同乡名士刘愈(进之)居士为师从学。刘愈是一位隐者,叶适称之“学佛得空解,自称无相”。(《刘子怡墓志铭》,《水心文集》十七)...也。”(《陈叔向墓志铭》,《水心文集》十七)不经过认识及实践的积累,就不可能达到对“常道”的把握。当然,这里需要说明的是,叶适对佛教禅宗的批评,一方面反映了叶适的对佛学的认识;同时也是出于他“以...

    张家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2741536.html
  • 国师与僧统--僧统

    “三藏”作为僧官的最早一例。周武帝曾下令任命释昙崇为“周国三藏,并任陟岵寺主”,后来昙崇“每为僧职滞踪,未许游涉,乃假以他缘,遂蒙放免”(《续高僧传·释昙崇传》十七)。释僧玮于天和五年(570)...州的僧务。昙一之后,释神邕也曾任僧统,《宋高僧传》十七载:“邕廞颐丰角,风韵朗拔,前后廉问皆,延置别榻,请为僧统,以加崇揖之礼。”这里,浙东采用北朝系统的僧官名称“僧统”未必有什么深意,然而后来南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5257520.html
  • 宋代诗学术语的禅学语源

    诗“拾遗句中有眼,彭泽意在无弦”如出一辙(注:《山谷外集诗注》十七《送昌上座归成都》诗云:“昭觉堂中有道人,龙吟虎啸随风云。”史容注:“昭觉寺在成都,道人当是圆悟禅师克勤也。崇宁初归蜀,住昭觉,一时...佛教有死后托身于母胎而转生的说法,而“夺胎”是指夺取他人所托之胎而转生。《五灯会元》十七《黄龙悟新禅师》:“师因王正言问:‘尝闻三缘和合而生,又闻即死即生,何故有夺胎而生者?某甚疑之。’师曰:‘如正言...

    周裕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03840840.html
  • 禅家悟道因缘分类释例

    知客打行者的声音,加之一声迅雷同时炸响,使他顿时大悟了(事具《五灯会元》十七)。还有赵忭居士,他在参学于蒋山法泉时未悟,后来他在宴坐之时因闻雷声大惊而彻悟了(见《五灯会元》十六)。事实上,这种因闻声...rdquo;祖心说:“吾无隐乎尔。”山谷一闻便大悟,他于是礼拜祖心禅师(见《五灯会元》十七)。黄龙祖心禅师的悟道是以阅《传灯录》这一因缘得以实现的。祖心参学于黄龙慧南禅师,四年不大...

    蔡日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3741330.html
  • 提婆达多之研究(二)

    贼人饱食而去。(151)阿阇世王过去无智,僧善爱恶,不与善人果,与恶人果;现今不供养清净比丘,欲供养提婆达多诸物,二者愚痴如出一辙。  又十七载过去波罗泥斯城之梵授王,有黑白二狗,受食鞍辔皮绳。他国...之过程。  (44)《出曜经》十四,《大正藏》第四册,第六八六页中。  (45)《大正藏》第二十二册,第十七页中。  (46)《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》三,《大正藏》第二十二册,第十七页下。  (47...

    永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2441891.html
  • 弘一大师: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(持犯篇)(2)

    示律论。僧祇释盗涉五、十诵四、善见三。 有下次指别钞。未详何人。”已上皆见事钞记十七   盗中分为三项┬一犯境         ├二犯相         └三不犯   第...见事钞记十七   如下自释者。见下犯相、随释、有主物、别人物、明盗相文。   明阙缘中。阅前持犯总义、阙缘不成、列名显相文。及下犯相、列缘别示阙缘文。   第二项 犯相   犯相中分为三支┬...

    弘一大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弘一大师|南山律在家备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1145021.html
  • 菩萨之大悲心初探

    度论》十七云:  得是禅已,怜愍众生。内心中有种种禅定妙乐而不知求,乃在外法不净苦中求乐。如是观已生大悲心,立宏誓愿:我当令众生皆得禅定内乐,离不净乐。依此禅乐已,次令得佛道乐[63]。  同亦云:...大悲,立誓将禅境妙乐之法,教导追求虚妄不实外法的众生,离不净乐得禅定乐,次令得佛道乐。  禅定的境界是共大小乘及外道凡夫的,然菩萨所得之禅定会胜于他者,如《大智度论》十七云:  复次,外道、声闻、...

    张旭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3045073.html
  • 罗汉图像研究(2)

     [61] 以上见分别功德论四,毗奈耶药事十七,五百弟子经等,另外在增一阿含经卷十三,中阿含经卷八也有有关薄拘罗的事迹。阿育王传二及阿育王经卷三谓阿育王巡礼佛迹之时,曾到摩揭陀的薄拘罗塔。   [62] 见杂阿含经卷十七及十四。   [63] 见杂阿含经卷五十及十六。   [64] 见分别功德论、增一阿含经卷七、四三、四五;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及毗奈耶药事十七等均亦有罗喉罗的事迹。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1747460.html